一、竞赛目的
(一)进一步推动学校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探索建立教学工作激励机制,推动教学研讨与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推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
二、参赛对象
在我校承担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任务三年以上、近两年年度考核或课程教学考核合格的在职专任教师均可参赛。
三、参赛要求
课堂教学竞赛重点考察参赛教师是否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及要求撰写教案;是否准确把握所授课程和使用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将相关学科专业的最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是否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大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科学选用教学策略、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是否合理应用各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有效调控课堂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等。
四、竞赛程序
(一)初赛
各教学单位应积极发动和组织教师参赛。参赛教师根据所授课程及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要求涵盖该课程主要内容),并自主选择一学时(45分钟)的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各教学单位自行组织校内初赛,具体形式自定,并于2015年5月26日前将本单位的初赛结果报教务处备案,同时推荐2-3名教师参加学校的复赛。
(二)复赛
学校将于2015年6月10日左右(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按文科类、理工科类分别组织复赛。推荐参加学校复赛的教师自行准备15分钟的授课内容,同时提交所授课程20学时的教学设计(教案)和与之对应的20个节段的教学课件(即各学时选取15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内容节段)的电子文档。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及课堂教学(15分钟)进行评审和评分,其中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课件各占20%、课堂教学占60%。
五、竞赛评奖
(一)奖项设置
竞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二)评奖办法:根据参赛教师的最终成绩排序确定。
(三)奖励办法:对竞赛获奖教师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将一等奖获奖教师推荐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课堂教学竞赛。
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一日